Post Rock-一種更成人化的後叛逆風格

Albertsu
Jul 29, 2021

--

後搖滾作為一種小眾音樂風格的存在,在性格的形塑上卻是十分的鮮明而具辨識度。

經常有超長時間的史詩曲目,編曲和歌曲結構有管弦樂的味道,樂器編制和演奏表現方法則是極簡化,通常歌曲的鋪陳方式都是由慢至快,由低迴逐漸激烈,整體情緒高低起伏強烈、動態分明,但即使到最激烈之處,編曲和演奏仍然保持簡潔不複雜,靠著不同的樂器對位和旋律配置來達成高潮,這需要對音樂的深度理解和想像力,御繁為簡,功力十足深厚。

最典型的特色是幾乎每一首歌都沒有一般流行或搖滾音樂的人聲主唱,曲子就是像交響詩一樣由各樂器發揮呼應構成。

但他叫做Post Rock,就畢竟還是Rock。

那種搖滾代表的叛逆、控訴、批判、反省、嘲諷的精神一樣都不缺,只是收斂在更純粹的器樂表現上,透過感覺的烘托塑造,取代直接的激烈言行。

最早認識的Post Rock,是英國團體Mogwai的歌曲,他們也是這個小眾領域的重要代表性團體之一:

Come on Die Young是他們很早期的專輯,發行於即將邁入千禧年之前的末世氛圍年代。

這張專輯初次接觸就被他歌曲編排的一種氛圍廣度給強烈震撼到,它不是Mogwai最知名的專輯,但是每一首作品隱含的暗示與串連方式,就是那麼有感。

整張專輯採用依序聆聽,體驗會比單曲的聽法更有縱深、更立體化。整個故事的表現技巧,其實都建立在6,70年代一些實驗音樂中抽取簡化過的元素上,很容易就聯想到Pink Floyd的早期作品。

Post Rock很少用複雜的編曲方式來表現,旋律樂器始終緊扣住明確簡單的段落來鋪陳而不強調炫技(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這種音樂很成人,很不青少年)。

很難不注意到爵士鼓組在Post Rock中的重要角色(然後一樣很不炫技,不拼速度、不打複雜pattern),尤其是在歌曲前段鋪陳堆疊情緒時,吉他、合成器等旋律樂器反而經常退居輔助的配角在伴奏,支撐著具有強烈空間感的鼓組敲擊聲,穩定前進,逐漸攀升,透露出來的力量,是建立在一種簡單卻紮實的律動中。在某個轉折點之後交換不同樂器的主攻角色,像是一隻訓練有素、默契十足的球隊在發動傳導進攻,主角輪流換人當。

**************************

我發覺我非常愛日本創作者的味道,特別是在正統基因源自西方的音樂領域,不管在爵士還是Post Rock。

日本許多創作者,不管有沒有冒出頭取得名氣的,總是把多樣元素融合得十分對味,會覺得他們對品味的取捨,選擇在前人的成果上加入哪些,刪除哪些,表現出來就是那麼合宜與純正。

Post Rock的殿堂中,日本也出了一支可與歐美列強並肩的大團,Mono。

最近看了一位日本設計師佐藤卓的雜文集,他提到作為設計師的角色,在設計這個行為上要非常留意自我意識的膨脹,如果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進行創作,在意念傳達上進行強迫推銷希望他人接受的話,那是錯置的自以為是,不會帶來任何impact,也達不到設計創作的目的。

但也絕對不是一味的迎合特定對象,有奶便是娘般失去創作理念。

藝術與設計的尺度拿捏,正是日本可以在很多非原創領域中加值的如此成功的原因。比許多流派原創者更細膩、更雕琢,更抓到了大部分人的口味,就是日本創作圈生態的寫照。

日本一向善用簡潔的設計語彙,在當代文化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就是來自一種不強迫的寫意,素材的融合絕不賣弄。

本身原創性的融入,也總是將份量比例拿捏得宜,讓源自歐美的一門技藝,在東方世界發揮得淋漓盡致,日本人真正是超級會把庶民故事說到超級動聽的氣氛大國。

再聽一首Mono另一張專輯中的Are you there?音樂中強烈的畫面感,對不同的聆聽者可以引爆各自專屬生命經驗中都會有的共同情感共鳴。

一種強烈、錐心刺骨的情感經驗重現,可能是你久遠之前曾經深愛過的對象,可能是你童年經驗中一位很重要的家人、朋友,也可能是人生路上顛簸之時對你伸出救援的手,陪著你走過的那個力量,可能是你深埋在心裡很久很久,久到以為自己早已經忘了,其實仍舊那麼鮮明的,對某人的懺悔與歉疚。

每個人都曾經擁有,也都曾經失去什麼,這種讓你恍如進入一個深邃空間、漂浮其中的音樂表現,會帶著你去到好遠好遠,好久都沒有想起過的那些,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和曾經那麼具有重大意義的人事物。

聽著Mono的作品,眼淚會洗滌你深感疲憊的心。

God is an Astronaut不是很紅的Post Rock團體,但我很喜歡他們歌曲中那種電影感。

在泛流行音樂的領域裡面,Post Rock可以算是極度小眾了(幾乎沒有人唱歌是一大原因),部分團體的作品還帶有非常強的實驗藝術性,但整體來說,在網路上去挖寶就會發現,Post Rock不是那麼難以下嚥的音樂,雖然和古典音樂一樣很重視結構性,但主旋律的表現其實多半非常的大眾化,聽著聽著都可以跟著哼出來;他非常的情緒性、輕易牽動著聆聽者的神經和回憶,充滿故事性、畫面感,在普遍沒有歌詞的歌曲中,可以感受到一個很明確的敘事鋪陳與轉折,一點都不會乏味無趣,豐富極了。

不過Post Rock終究還是比較屬於成人的音樂,年紀太輕、賀爾蒙佔據行為與思想主導地位的階段,可能會少了很多必要生命經驗的累積來想像、回憶自己的專屬畫面,不一定能領略到這種音樂讓人上癮的地方在哪裡。

沒有重搖滾和金屬流派的狂野與暴烈,沒有尖銳與咒罵的批判歌詞,Post Rock會讓世故化的成人,找到自己感覺更對味的叛逆表現方式。

--

--